内容简介 · · · · · ·
《历史的历史:从远古到20世纪的历史书写》是一部关于各种历史的历史,西方两千五百年文明里的史家和历史作品,都可以在本书里综览,读者可以看到希罗多德、修昔底德、李维、塔西佗、比德、弗罗瓦萨尔、克拉伦登、吉本、麦考莱、米什莱、普雷斯科特、帕克曼等西方史学长河里的明星。
在这部气势恢宏的史学史巨著中,作者把史学放在文明和社会的框架里来叙述,以饶富文学趣味的精彩笔调详析史家及其作品,告诉我们史家如何选择、讲述、研究和评断历史,使希腊到今日的史家作品再次恢复生气,向读者诉说着不同种类“历史”诞生及衰落的“历史”,点出“历史”的核心问题:史家如何处理自身经验和时代问题。
对于想一窥史学堂奥的读者而言,这是一部深具收藏价值的史学史导读。本书也希望改变我们对历史的看法,它驱除了历久不散的迷思。书中提及史家对自身时代与文明的看法,其观点不仅出人意表,也令人耳目一新。
作者简介 · · · · · ·
约翰·布罗(John Burrow,1935-2009),英国重要的思想史家。1981-1995年,担任萨塞克斯大学思想史教授,1995-2000年,担任牛津大学欧洲思想教授。他是英国人文社会科学院院士、牛津大学贝里尔学院名誉院士,2008年被麻省威廉斯学院聘为杰出访问学人。
布罗早期的作品包括《进化与社会:维多利亚时代的社会理论研究》(Evolution and Society: A Study in Victorian Social Theory, 1966)、《自由派的传承:维多利亚时代的史家与英国的过去》(A Liberal Descent: Victorian Historian and the English Past, 1981)、《吉本》(Gibbon, 1984)与《理性的危机:欧洲思想1848-1914》(The Crisis o...
约翰·布罗(John Burrow,1935-2009),英国重要的思想史家。1981-1995年,担任萨塞克斯大学思想史教授,1995-2000年,担任牛津大学欧洲思想教授。他是英国人文社会科学院院士、牛津大学贝里尔学院名誉院士,2008年被麻省威廉斯学院聘为杰出访问学人。
布罗早期的作品包括《进化与社会:维多利亚时代的社会理论研究》(Evolution and Society: A Study in Victorian Social Theory, 1966)、《自由派的传承:维多利亚时代的史家与英国的过去》(A Liberal Descent: Victorian Historian and the English Past, 1981)、《吉本》(Gibbon, 1984)与《理性的危机:欧洲思想1848-1914》(The Crisis of Reason: European Thought,1848-1914, 2000)。《自由派的传承:维多利亚时代的史家与英国的过去》一书曾赢得“沃夫森历史奖”(Wolfson Prize for History)。
目录 · · · · · ·
前言 一部关于各种历史的历史
序篇 保存记录与留下记述:埃及与巴比伦
第一部分 希腊
第1章 希罗多德:波斯入侵与史家的任务
第2章 修昔底德:城邦—权力的运用与滥用
· · · · · · (更多)
前言 一部关于各种历史的历史
序篇 保存记录与留下记述:埃及与巴比伦
第一部分 希腊
第1章 希罗多德:波斯入侵与史家的任务
第2章 修昔底德:城邦—权力的运用与滥用
第3章 亚洲的希腊人
第二部分 罗马
第4章 波里比阿:普世历史、实用历史与罗马的兴起
第5章 萨拉斯特:一座待价而沽的城市
第6章 李维:罗马建城以来
第7章 内战与通往专制政治之路
第8章 塔西佗:“人适合为奴”
第9章 行省的视角:约瑟夫斯论犹太人的叛乱
第10章 阿米亚诺斯•马塞利努斯:最后一位异教徒史家
第11章 上古史学的一般特征
第三部分 基督教世界
第12章 圣经与历史:上帝的子民
第13章 攸西比乌斯:正教的形成与教会的胜利
第14章 图尔的格里高利:国王、主教与其他
第15章 比德:英格兰教会与英格兰人
第四部分 世俗史的复兴
第16章 年鉴、编年史与历史
第17章 十字军历史与骑士历史
第18章 从城市编年史到人文主义历史
第五部分 研究过去
第19章 古物研究、法律史与封建制度的发现
第20章 克拉伦登的《叛乱史》:特定人士一意孤行的结果
第21章 哲学性的历史
第22章 革命:英格兰与法国
第23章 历史是自由的故事:立宪自由与个人自治
第24章 新世界:美洲经验
第25章 专业共识:德国的影响
第26章 二十世纪
参考书目
译名对照表
索引
· · · · · · (收起)
原文摘录 · · · · · · ( 全部4条 )
-
李维对其他民族的特征做的简略刻画点出了对比:迦太基人奸诈;西班牙人跟所有异邦人一样不可靠;努米底亚人性欲太强;雅典人耳根子软;帖撒利人不安而容易暴乱;叙利亚人带有奴性;高卢人乍看之下令人恐惧,但稍遇挫折便勇气尽失。 (查看原文) —— 引自第110页 -
我们不知道李维如何描述自己身处的那个世纪,但他的作品前言却显露出深刻的悲观主义。他预期读者想快点读到最近的时代,了解“帝国人民的力量如何自取灭亡”。李维感受的是相反的事物,他潜心古代:“借此将目光从长期困扰着现代世界的麻烦移开。”他邀请读者思索“我们祖先生活的方式”与罗马兴起,而后: (查看原文) —— 引自第117页
> 全部原文摘录4条
喜欢读"历史的历史"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· · · · · ·
喜欢读"历史的历史"的人也喜欢 · · · · · ·
历史的历史的话题 · · · · · · ( 全部 条 )



历史的历史的书评 · · · · · · ( 全部 3 条 )

史學有自己的歷史 (2010年10月25日 南方都市報)

《历史的历史》:史学有自己的历史
> 更多书评 3篇
-
Kur. Michael (求学津南的荆南士人)
这并不令人惊讶。故事与生俱来带有辉格派风格,故事的时间拉的愈长,这种风格愈明显,故事因此需要一个超越个人生命长度与个人目的的主角人物。故事具有选择性,并且期盼自己后头的插曲或最终结局能符合首尾呼应的判准。故事的巧妙感诱使现代主义小说的作者借由中断或玩弄叙事的期待,以吸引读者的注意。在本书中,我有意识地抗拒叙事的冲动,避免强加一个单一的故事。若是屈服于这种冲动,则本书将成为一部目的论作品(见本书...2019-09-10 00:05 1人喜欢
这并不令人惊讶。故事与生俱来带有辉格派风格,故事的时间拉的愈长,这种风格愈明显,故事因此需要一个超越个人生命长度与个人目的的主角人物。故事具有选择性,并且期盼自己后头的插曲或最终结局能符合首尾呼应的判准。故事的巧妙感诱使现代主义小说的作者借由中断或玩弄叙事的期待,以吸引读者的注意。在本书中,我有意识地抗拒叙事的冲动,避免强加一个单一的故事。若是屈服于这种冲动,则本书将成为一部目的论作品(见本书前言)。在此,巴特菲尔德早期论文中的警告,虽然微不足道且某方面来说无法令人满意,却仍投射出深远的阴影。撰写历史的冲动滋养出令人印象深刻的叙事,而叙事,尤其是荷马史诗,则是历史作为一种文类的来源之一。如果叙事与历史变得互不相容,那将会是个吊诡。不过荷马的例子也许能教导我们不用太悲观地看待这种吊诡。《伊利亚特》拥有一个高潮,亦即特洛伊城的陷落,但它也有许多视角,因此若是只以特洛伊城的陷落的解释作为荷马史诗的“主旨”,如此的解读将会极为贫乏。一则故事的概念本质上是简单的,但这不会让所有叙事者的脑袋也变得简单或单一。叙事可以既包罗万象又具有方向。话说回来,《战争与和平》或修昔底德的“主旨”又是什么呢? 引自 二十世纪 回应 2019-09-10 00:05 -
( ´・ᴗ・` ) (Never mind.)
我们不知道李维如何描述自己身处的那个世纪,但他的作品前言却显露出深刻的悲观主义。他预期读者想快点读到最近的时代,了解“帝国人民的力量如何自取灭亡”。李维感受的是相反的事物,他潜心古代:“借此将目光从长期困扰着现代世界的麻烦移开。”他邀请读者思索“我们祖先生活的方式”与罗马兴起,而后: 追溯我们道德败坏的过程,首先看到昔日教诲的消逝造成道德基础的沉没,然后是与日俱增的分崩离析,最后是整栋建筑物的倾...2017-03-08 15:41
-
( ´・ᴗ・` ) (Never mind.)
-
-
( ´・ᴗ・` ) (Never mind.)
再次征服Euboea之后的三十年停战协议持续了十四年。停战的第十五年,Argos女祭司Chrysis的第四十八年,Aenesias就任斯巴达检察官那年,Pythodorus担任雅典执政官任期结束前两个月,Potidaea战争结束后六个月,初春,一只底比斯军队 哈哈哈哈编年史纪年方式多了好好笑哦。 it's like 我出生的第十五年,你杀掉了那头狮子之后的第三年,他爸妈结婚后的第五个月,世界和平的第三十周年,这一年冬天,二向箔来到了太阳系。2016-09-06 23:25
-
( ´・ᴗ・` ) (Never mind.)
所有的军队都是如此,当他们开始行动时,右翼很容易过度延伸而使两军的右翼与敌方的左翼交叠。这是因为恐惧驱使每个人尽可能往右方邻兵的盾牌靠拢,以保护自己无武装的一侧……问题的根源出在前排最右方的士兵,他总会试图让自己未武装的一侧远离敌方,而他的恐惧传染给其他人,大家纷纷以他为例做出相同的动作。 方阵战争的恐怖确实描写得超级生动。2016-09-10 21:43
-
Kur. Michael (求学津南的荆南士人)
这并不令人惊讶。故事与生俱来带有辉格派风格,故事的时间拉的愈长,这种风格愈明显,故事因此需要一个超越个人生命长度与个人目的的主角人物。故事具有选择性,并且期盼自己后头的插曲或最终结局能符合首尾呼应的判准。故事的巧妙感诱使现代主义小说的作者借由中断或玩弄叙事的期待,以吸引读者的注意。在本书中,我有意识地抗拒叙事的冲动,避免强加一个单一的故事。若是屈服于这种冲动,则本书将成为一部目的论作品(见本书...2019-09-10 00:05 1人喜欢
这并不令人惊讶。故事与生俱来带有辉格派风格,故事的时间拉的愈长,这种风格愈明显,故事因此需要一个超越个人生命长度与个人目的的主角人物。故事具有选择性,并且期盼自己后头的插曲或最终结局能符合首尾呼应的判准。故事的巧妙感诱使现代主义小说的作者借由中断或玩弄叙事的期待,以吸引读者的注意。在本书中,我有意识地抗拒叙事的冲动,避免强加一个单一的故事。若是屈服于这种冲动,则本书将成为一部目的论作品(见本书前言)。在此,巴特菲尔德早期论文中的警告,虽然微不足道且某方面来说无法令人满意,却仍投射出深远的阴影。撰写历史的冲动滋养出令人印象深刻的叙事,而叙事,尤其是荷马史诗,则是历史作为一种文类的来源之一。如果叙事与历史变得互不相容,那将会是个吊诡。不过荷马的例子也许能教导我们不用太悲观地看待这种吊诡。《伊利亚特》拥有一个高潮,亦即特洛伊城的陷落,但它也有许多视角,因此若是只以特洛伊城的陷落的解释作为荷马史诗的“主旨”,如此的解读将会极为贫乏。一则故事的概念本质上是简单的,但这不会让所有叙事者的脑袋也变得简单或单一。叙事可以既包罗万象又具有方向。话说回来,《战争与和平》或修昔底德的“主旨”又是什么呢? 引自 二十世纪 回应 2019-09-10 00:05 -
( ´・ᴗ・` ) (Never mind.)
我们不知道李维如何描述自己身处的那个世纪,但他的作品前言却显露出深刻的悲观主义。他预期读者想快点读到最近的时代,了解“帝国人民的力量如何自取灭亡”。李维感受的是相反的事物,他潜心古代:“借此将目光从长期困扰着现代世界的麻烦移开。”他邀请读者思索“我们祖先生活的方式”与罗马兴起,而后: 追溯我们道德败坏的过程,首先看到昔日教诲的消逝造成道德基础的沉没,然后是与日俱增的分崩离析,最后是整栋建筑物的倾...2017-03-08 15:41
-
( ´・ᴗ・` ) (Never mind.)
论坛 · · · · · ·
本书作者的讨论 | 来自大BOSS哥018 | 2019-08-18 | |
请后台人员帮忙把这个条目拆成两个? | 来自Nanimonai | 2 回应 | 2019-08-09 |
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· · · · · · ( 全部6 )
- Penguin版 2009-01-29 / 7人读过
- 商周版 20100712 / 7人读过
- Vintage版 2009-4-7 / 4人读过
- Allen Lane版 2007-1 / 2人读过
以下豆列推荐 · · · · · · ( 全部 )
- 别人推荐或自己发现的轻松阅读书单~之一 (CRO007)
- 口袋里的闹钟__趣味历史&专题史&图解历史 (睡眠兄弟)
- 37°暖书单(二) (37°暖)
- 我的身体里有一个游荡的未来 (诗菡)
- 2012-2014阅读发现,从现在出发。 (Moon)
谁读这本书?
二手市场
订阅关于历史的历史的评论:
feed: rss 2.0
4 有用 kewell 2013-04-04
不给五星只是因为还没看完。罕见的历史书
0 有用 zebra 2014-03-28
啃了一半,有些啃不下去了!有机会还是先看看世界史,然后再回来看,可能会好读一些。
1 有用 Kur. Michael 2019-09-09
相当慢热的作品。作者是研究辉格史学的,全书最精彩的部分是十八世纪之后的西方史学,二十世纪那一章囊括了该世纪历史学几乎所有的重大范式转变。古代和中世纪部分差不多写成了史家生平和作品概要。全书缺乏一条清晰的主线,作者也很少直接发表评论,初读时很像一本松散而乏味的流水帐;直到最后一章讨论巴特菲尔德的时候:如果默认现代史学是历史书写传统的目的与评判标准,史学史就陷入了辉格主义的泥潭。从这个角度而言,修昔底... 相当慢热的作品。作者是研究辉格史学的,全书最精彩的部分是十八世纪之后的西方史学,二十世纪那一章囊括了该世纪历史学几乎所有的重大范式转变。古代和中世纪部分差不多写成了史家生平和作品概要。全书缺乏一条清晰的主线,作者也很少直接发表评论,初读时很像一本松散而乏味的流水帐;直到最后一章讨论巴特菲尔德的时候:如果默认现代史学是历史书写传统的目的与评判标准,史学史就陷入了辉格主义的泥潭。从这个角度而言,修昔底德成了历史学的大宪章,哥廷根则是历史学的威斯敏斯特。 (展开)
1 有用 O.Kerman 2019-05-29
评述精妙,很好的启蒙读物,激发阅读原典的兴趣。
0 有用 沉舟 2019-12-03
史学史也是我们认识过去的一种方式。翻译的人可定不是科班出身。
0 有用 沉舟 2019-12-03
史学史也是我们认识过去的一种方式。翻译的人可定不是科班出身。
0 有用 一大隻布布 2019-11-10
硬着头皮看下去的,睡着了两次,这个翻译,让我想看英文原版🙂
0 有用 很酷不聊天 2019-10-16
能了解不少东西,挺有意义的书,建议大家坚持看下去啊,会发现乐趣的
0 有用 零落成泥碾作尘 2019-10-16
可以多看一点这样的书
0 有用 中国式奋斗 2019-09-16
喜欢历史